近年來,隨著漁業生產“轉方式、調結構”的深入推進,如何通過海洋信息化建設加強漁港智能化管理,成為智慧漁港建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。為提升漁港管理水平,推進漁港信息化、科技化建設,廈門衛星定位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,全面升級基于SaaS模式的北斗智慧漁港服務平臺,為區域漁業安全生產及漁港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。
基于SaaS模式的北斗智慧漁港服務平臺依托北斗/GPS雙模定位、AIS、雷達、大數據、邊緣計算、AI識別等前沿技術,構建漁船進港→漁獲物定點上岸→水產品交易三位一體綜合監管體系,著力解決“港、船、人、漁(漁獲物)”四大監管難題,形成高效便捷、快速處置的全天候動態監管格局,提高管理人員對漁港整體運行情況的精準把控和快速反應能力,有效提升海洋漁業綜合監管和治理能力。
下面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平臺是如何憑借自身優勢,促進漁港管理服務大提升的吧!
【智能識別船名 清點、取證、核銷效率大提升】
在平臺應用之前,進出港漁船的清點工作主要通過人工到漁港實地查驗,每日記錄進港、出港漁船信息,逐船核對進出港漁船報告的核銷情況。尤其是在漁港繁忙季節或遇到臺風天,大量的漁船集中進入港口,對統計效率和精確度提出更高要求,此時,登記查驗工作不僅占用大量人力資源,還影響清查效率。
通過前端設備采集船舶視頻數據,基于深度學習、特征分析、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等技術搭建船名自動識別模型,精準識別進出港漁船船名,聯動統計船舶數量,同時結合雷達與AIS等數據,實時掌握三無船舶、拆除設備船舶、外來闖入船舶等異常船舶的進出港狀態,做到“船過留痕、船過留名”,實現漁船動態“可知、可視、可察”,全面破解異常船舶存在監管盲區、取證難、進出港核銷效率低等難題。
【智能引航調度 泊位周轉效率大提升】
“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,漁船到港后,是否有泊位??恐荒芸窟\氣,有時候還會因為信息不對稱,跑錯??看a頭也是常有的事?!边@是以往漁民的真實寫照。
通過北斗智慧漁港服務平臺,基于漁船的北斗/AIS數據,接入漁港內中心地帶的高位攝像頭,可調取泊位數據,為船主規劃泊位路線,并及時通知船主,同時聯動水域燈光引航,實現港區漁船智能引航調度,解決漁船亂???,裝船、卸船、補給混亂,港內應急事件處置調度指揮不規范、調度困難等問題,提高漁港整體生產作業效率。
【智能感知危險 港口安全級別大提升】
由于出入港船舶、車輛、人數多,情況復雜,給漁港治安管理和精準管控帶來較大挑戰,依靠傳統的人工巡查及普通視頻監控等手段,已無法對港區潛在危險進行及時有效地預警和處理。
升級后的平臺,利用AI邊緣計算、電子圍欄等技術,對港區危險地帶人員落水、港區作業人員未戴安全帽、船上明火等危險情況進行提前預警,并結合現代通訊技術,實現一鍵群呼、短信一鍵群發、責任人即時通信等服務,及時告知管理部門進行處理,在實現釋放人力、精準管理、方便群眾、服務發展的目標同時,筑牢漁港安全“防護網”。
【自助式港區服務 漁獲交易便捷程度大提升】
改變傳統漁貨紙質登記方式,漁民僅需在升級后的平臺上操作,通過選擇水產品的品類和讀取漁盤上的標簽,系統會自動統計漁獲數量、獲取捕撈位置等信息,在源頭上為原先繁雜的信息錄入工作“松綁”,“漁獲查一查、漁獲記一記、漁獲檢一檢、日志報一報、補助算一算”的新模式,保障漁獲物質量品質,實現漁獲物交易追溯的統一監管。
除此之外,平臺還整合漁港功能區服務業務,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,為漁企、漁民的水、冰、油補給及漁貨交易等多樣化自助式便民服務提供技術支撐,助力漁港經濟區建設,延伸漁業產業鏈。
全新推出的北斗漁港服務平臺,以促進漁港經濟區發展為指導原則,遵循“依港管船、依港管人、依港管漁”的要求為設計理念,打造集漁港運行態勢監測、安全預警、應急指揮、便民服務等為一體的應用平臺,實現對漁港無死角、全方位、全智能、全時段的管控,為相關部門提供科學輔助決策支持,為漁企、漁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海洋信息服務。
目前,該平臺已在福建廈門、寧德落地應用,并在全國沿海城市廣泛推廣!
了解產品相關信息,歡迎撥打客服熱線968890咨詢或直接聯系當地銷售!
更多產品線上發布,請關注廈門衛星定位視頻號、微信公眾號、官網!
©版權所有 廈門衛星定位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閩公網安備 35020302033108號 ICP許可證 閩B2-20120011 閩ICP備09017781號-1